回首頁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本月行事曆
事項圓點小圖示 第二十一屆醫宣...(04/07)
事項圓點小圖示 常務負責人會(04/11)
事項圓點小圖示 神訓班長青組(04/17)
事項圓點小圖示 總會負責人會(...(04/22)
事項圓點小圖示 主管工作會報(04/25)
事項圓點小圖示 編審會(05/01)
事項圓點小圖示 常務負責人會(05/02)
事項圓點小圖示 神學生論文期末...(05/04)
事項圓點小圖示 國高中班學生靈...(05/05)
事項圓點小圖示 神學院青年培訓...(05/19)
事項圓點小圖示 醫宣活動(東北...(05/19)
事項圓點小圖示 第73-11次...(05/27)
事項圓點小圖示 第73-6次信...(05/28)
事項圓點小圖示 主管工作會報(05/30)
  點選這裡看所有本月行事曆
利河伯社會福利基金會
 
腓利門網路書房
 
地方教會
  北區中區中南區南區 |
東北區東南區西區 |
國外教會
  亞洲美洲歐洲非洲 |
大洋洲 |
 
瀏覽人次:2863810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Twitter!
 
歷史沿革 2019-07-05

真耶穌教會台灣教會沿革

台灣教會歷史

 

在日據時代,台灣知識青年黃呈聰(以利沙)、王慶隆(耶利米)、張錦章(撒迦)及黃呈超(基甸)等人,曾在福建省漳州;與在廈門的吳道源(約翰),先後信主歸入真耶穌教會,受浸得聖靈,乃商議台灣傳道工作的推展。先由黃呈聰之父黃秀兩(約書亞)帶其孫兒等,於1925年秋回台,在彰化故鄉線西等地向其長老會親友證道。1926年3月2日,由黃呈聰、王慶隆、吳道源等人引導張巴拿巴、郭多馬、高路加、陳元謙等,由廈門搭船來台。3日下午登陸基隆;5日抵線西鄉十五張犁;7日在塭仔村舉開頭一次佈道會;10日在十五張犁第一次施浸,共有62名接受,且按立長老、執事,成立線西教會(今改稱伸港教會)。13日到台南後人員分為兩班,一班留在台南,另一班到牛挑灣舉開佈道會,於18日27名受施浸,且成立牛挑灣教會(今合併朴子教會)。4月2日到清水,5日於鹿寮11名受浸,並成立清水教會。6日轉往台北佈道兩天,於12日結束這次傳道工作,由基隆搭船回大陸。這些工作雖僅40天,卻得以設立3處教會,施浸百餘人,撒出了真道的種子於台灣。

 

真耶穌教會傳入台灣經過

平地

1926年(民國15年)秋,曾在福建漳廈、永福等地方傳道的黃基甸趕回台灣,在台中、和美等地專事傳道工作。台中長老會郭歪(腓利門長老)首先於4月領受浸禮,於5月得聖靈,旋成立台中教會。11月設立「台灣支部」,而在線西教會召開第一次支部大會,選出郭腓利門、蔡約珥等負責人,並制定支部細則17條。翌年春,自福建差派錢亞伯、郭美徒等來台協助聖工的推展。吳道源也從鼓浪嶼遷回台南,於4月成立了台南教會。當時有日本人聖潔會福音使須田清基,於11月與山田熊喜、佐野繞子等,先後在台南受浸歸入本會。

1928年9月於台南召開支部大會並舉開佈道會時,民雄蔡聖民前來聽道,11月領受浸禮並到線西求得聖靈後,回民雄故鄉作見證,遂在民雄、大林、梅山、嘉義等地成立教會。陳恩民於1929年在大林入信得聖靈後,回新港鄉熱心見證,建立了新港、魚寮(六合)、椬梧(瓊埔)、龍岩(虎尾)等教會。黃基甸至二林訪親時,引導長老會莊得真執事歸真,即於1929年成立二林教會。1930年林悟真寄居基隆,邀請蔡聖民前往佈道時,羅東聖潔會福音使朱陽光路經此地隨即接受真道,受浸得聖靈後回羅東,並請蔡聖民前往工作,將該會改為真耶穌教會。1934年花蓮長老會信徒洪火爐到羅東本會慕道,回花蓮後向長老會教友見證,得了許多慕道者;翌年支部派蔡聖民、朱陽光等去施浸,並設立花蓮教會。是年冬,在台北大博覽會場設置佈道所,得一群長老會信徒歸真,支部又派蔡聖民在台北繼續工作,1936年3月成立台北教會。

正值教會發展之際,發生了太平洋戰爭,乃於1941年2月召開第17次臨時大會,將台灣支部改稱為「日本真耶穌教會本部」,制定規則80條,由理事5名分擔會務。直到1945年10月,因台灣光復,再恢復「台灣支部」之組織。1948年以後,因立案曾改過「台灣省支會」或「台灣省真耶穌教會」等組織,1956年5月,經第34次臨時大會決議,設立「真耶穌教會台灣總會」至今。

 

山地

台灣山地的傳教工作甚為特殊,茲略述於下:台灣原住民族群均已接受本會真道,即:泰雅爾(可細分為泰雅爾及太魯閣兩族)、阿美、鄒、布農、排灣、卑南、魯凱、賽夏及雅美等族。

1939年(民國28年),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的田三多(太魯閣族),因患嚴重肺結核病被公立醫院宣告無法醫治後,由花蓮教會吳石連介紹信主受浸,而得起死回生,乃將真道傳播於該族山地各村;雖受到日本警察的迫害,仍採潛行的方法繼續工作;直至光復後始得信仰自由。

光復當初,由溪湖教會阮錢杉向台東縣太麻里鄉美和村阿美族證道。後來因信徒不參加豐年祭的跳舞及狂飲等壞習慣,並為革除迷信等問題,曾引起同族的全面迫害,但信徒們卻以忍耐和善行來感化同族棄惡從善。以後教會遍立於台東縣各地,成為全省教會數最多的一縣。光復當初,經花蓮縣山里教會姊妹包百合將福音傳入宜蘭縣南澳村後,曾由村田豐道、楊約翰前往佈道,而遭村民毆打驅逐;也發生過女信徒福田靜子被警察毆打殉道事。尚有信徒20多人被迫逃往花蓮縣富世村避難,延至1951年始得信仰自由並建築會堂。現在花東兩縣已成立教會及祈禱所77處。

1948年總會舉開第一次神學先修班時,由山里教會毛親傳等向台中縣和平鄉博愛村患奇病的女人彭阿滿證道後,相信而只靠禱告病癒受浸。回鄉後,由總會派傳道者入山佈道於鄰近各村落。現在台中縣已設立了9處教會。

1950年山里教會許真信,越過合歡山至南投縣仁愛鄉各村傳播真道,不久成立春陽、合作(現名精英)、廬山等教會。台中縣弟兄於1950年到新生村證道,後來也成立了1處教會。

1951年嘉義縣阿里山鄉樂野村鄒族由台南教會林天庶傳播福音,若干族人也信主受浸,其後雖受到同族的迫害,然而主佑平安,迄今成立了6處教會於嘉義縣山地。

1953年南澳村原住民傳道者洪忠誠,越過中央山脈至力行村傳道,不久也設立了3處教會,現於南投縣已有11處教會。1954年傳至信義鄉,成立了1處布農族望美教會。

1955年南澳村方木松及山里教會韋大發進入新竹縣尖石鄉證道,後來於嘉樂村成立尖石教會,再由尖石教會傳入五峰鄉,現有教會及祈禱所9處。

1955年台中縣原住民傳道者陳阿順,前往新竹縣山地時,途經居住苗栗縣南庄鄉平地的泰雅爾族及賽夏族村落,乃向他們宣道。現於苗栗縣已成立7處原住民教會及祈禱所。

1959年桃園縣原住民青年於金門服兵役時,由南投縣慈峰教會許金富引領入信,退役後於1960年帶原住民傳道者高連財,進入復興鄉各村佈道,由雪霧鬧長老會信徒17名歸真為開始,現於桃園縣已有15處原住民教會及祈禱所。

1961年花蓮縣原住民傳道者韋大發路經屏東縣獅頭鄉排灣族村落,將真道傳給竹坑村的外教會信徒;後來再傳至古樓、南和等村,到處神蹟奇事隨著,現時有1處原住民教會及3處祈禱所於屏東縣。

1962年從桃園縣移居信徒,向高雄縣三民鄉民權村長老會信徒證道,不久也成立2處民生、民權教會於高雄市山地。

 

 

 

 

現在之教勢

本會自福建傳入台灣以來,逾九十載,信徒數已5萬多人。在頗覺人才缺乏、經濟困難、設備不周、營運欠妥之情形下,若非聖靈親自工作,決不能有今日之光景。今後信徒須賴聖靈更加努力,才能使福音遍傳於全省及全世界,而完成主所託付之使命。

依據2021年12月末之統計:教會252處,祈禱所47處,學生團契4處。2021年底統計信徒數:56,342名。

 

 
宣牧中心網站
宣道處網站
  喜信網路家庭首頁
喜信廣播網
文宣處網站
  聖靈月刊 線上閱讀
教牧處網站
  教牧資源網
我要去團契
真耶穌教會聖樂網
宣牧中心網站
  宣牧中心網站
教區網站
  北區網站
中區網站
中南區網站
南區網站
東北區網站
東南區網站
西區網站
聯合總會網站
  聯合總會網站
社團法人台灣葡萄園社會關懷協會
  社團法人台灣葡萄園社會關懷協會
Android APP iOS APP
聖經查詢 教會電子地圖連結